
恒瑞醫藥董事長孫飄揚談恒瑞醫藥經營和未來發展:
1、對恒瑞業務和戰略的認識
恒瑞的業務模式是找到好的藥,然后把它做好,送到患者手里去,讓患者獲益;盡量完善自己多掌握技術,不排除對于有些新技術也會去收購,但跟藥明和高瓴股權投資的模式不一樣,不會去投資那么多家小公司。
企業的發展要根據企業的節奏有序發展,不會根據二級市場的節奏,不可能天天看股票的波動來經營;公司有兩個戰略永遠不變:創新和國際化;要不斷建立新的技術平臺。
公司遇到的問題是所有中國仿制藥企業都會遇到的問題,都會遇到仿制藥斷崖式下降,創新藥逐步增長;面對今天的局面我們一點也不感到突然,我們還是心很安,任何事都是螺旋式發展,不是直線發展的。
近期公司有很多的新的技術平臺的中試基地即將建成投入,很多新的項目都要推進,但是我們會最大效率的去花錢。
2、對未來的展望
仿制藥大產品該采的都采了,剩下的沒有多少。創新藥方面明年后年出來的東西是最多的,腫瘤和非腫瘤都是豐收的時點,出來以后要參加國家醫保談判,然后放量,因此經過1-2年時間的調整就能恢復出來。
3、對人才競爭的看法
首先,可以肯定沒有錢招不到的人,但是其他公司錢再多也不可能把所有優秀的人才都招過去;其次,我付不起那么多錢,我是個賣藥的,還面臨國家談判和集采,全部靠錢,肯定沒有他們有競爭力。我的想法是在我能力可及的范圍內,有多少收入辦多少事情,不能到外面借錢去做,把激勵政策做好,吸引人才加入。同時我也認為任何企業的產品都是靠大量的團隊的研究產生的,不是誰一來就能把產品做好。
4、對國際化模式的看法
我們不想把整個公司拖到國際化的大投入中,目前在設想怎么通過資本市場的方式把這兩塊分開,不讓國際化的投入影響到A股上市公司,可以不完全是一個持有更大份額的形式,可以通過股權還有銷售提成的辦法走進國際化。
國際化的方式,licence-out是一種形式我不反對,但是恒瑞興趣是國際化就是要有自己的產品自己的銷售,我的興趣更多的是做藥,如果我自己能做好的話,我可以做藥賣藥不是更好嗎。當然這樣做比較辛苦,也是個漫長的過程,風險也比較大,賣給別人風險小,但是自己做能做成的話,相當于把這條路打通了。
5、對人員調整的看法
為什么要調整?一方面是過去銷售團隊擴張的太快,本身有冗余,有地方層級太多,有的地方效率不高;另一方面大部分仿制藥集采以后銷售人員數量也不需要那么多了。
怎么調整的?7月份開始實質性的調整,仿制藥銷售人員有的轉崗,有的直接裁掉,比如有的部門外企對應的只有100人,恒瑞有300多人,效率太低,那就按照行業標準來裁。研發部門也有少量裁撤。
未來還會不會調整?隊伍的調整是根據外部環節和公司經營持續進行的,只不過是有的時候幅度大,有的時候幅度小。
6、對CDE前面出的政策的認識
政策是向FDA學習的,也是非常合理的。明明已經有很多的治療方案了,你還去用次等的治療方案做對照組,那肯定不行啊,拿患者的生命開玩笑,也不符合倫理。
7、對CRO的看法
CRO也是一種工作模式,恒瑞能做的都自己做,不一定交給CRO就便宜,正是你們覺得找CRO便宜,把CRO炒那么高,這世界沒有討便宜的地方(意思是還是踏踏實實干事,別老想著找便宜)。
8、我對恒瑞醫藥的投資策略
恒瑞醫藥在國內建立起來的龍頭地位和護城河是毫無疑問的,受集采影響不小,但是創新藥企業雨后春筍,整個行業面臨重整,恒瑞優勢依然很大。集采危機導致股價大跌,正是最好的建倉時機!建倉策略:準備在恒瑞醫藥上配置多少資金,可以在50到40區間內逢低逐漸建倉,直到配置夠準備建立倉位的一半,盡可能優化建倉策略,越跌越買,跌的越多買的越多,類似倒金字塔式建倉,這樣整體下來,建倉成本會比較低;持有策略:配置夠一半倉位的頭寸,另一半頭寸有機會做T,低吸高拋,不斷生出來更多的股票,進一步攤薄持倉成本,切記底倉不動,只做正T,不做倒T,除非企業不行了,趨勢壞了,清倉出局!否則就一直按照大周期趨勢做T持有!賣出策略:當股價出現了大幅上漲,估值嚴重高估,高位開始滯漲,有所回撤,回撤幅度根據個人偏好自行設置,達到條件止盈出局!這次集采帶來的低價買入機會可能帶來的收益目標,自然漲幅目標收益不低于100%,帶上做T生股綜合收益不低于200%。且行且珍惜!與各位投資人共勉!
還木有評論哦,快來搶沙發吧~